在基层社会治理的“主战场”,矛盾纠纷调解既是“民生小事”,更是“民心大事”。近年来,东古城镇积极探索“信用 调解”工作模式,将信用元素深度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,通过机制创新、多元联动、信用赋能,构建起“源头预防、过程管控、结果闭环”的调解新格局,让“小信用”撬动“大治理”,为乡村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能。
织密“信用调解”网络,让纠纷化解有“阵地”。东古城镇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,构建“镇—村—网格”三级调解体系,实现信用调解触角全覆盖。同时,整合司法、综治、信访等部门资源,吸纳律师、信用管理员、乡贤代表等组建专业调解队伍,为复杂纠纷提供“一站式”解决方案。不仅如此,东古城还将将信用积分与调解成效挂钩,激励调解员主动介入邻里纠纷、土地流转、家庭矛盾等“家门口”的问题。此外,推行“信用 网格员 志愿者”联动机制,网格员每日巡查收集矛盾线索,志愿者协助开展政策解读,做到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村”。
创新“信用赋能”机制,让调解过程有“温度”。东古城镇将信用评价贯穿调解全流程,通过“事前承诺、事中监督、事后奖惩”,引导当事人主动履约、真诚和解。调解前,引导双方签订《信用承诺书》,承诺“不虚假陈述、不拖延履行”,将履约情况纳入个人信用评价。同时,借助大喇叭广播、入户走访、案例讲解等形式,广泛普及“守信受益、失信受限”理念,营造“以信为尺、以调促和”的良好氛围。
深耕“实效导向”理念,让基层治理有“成效”。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预防”,东古城镇“信用 调解”真正实现“调一件、结一件、顺一片”;干群关系更紧密,信用调解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,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“诚信巡防队”“矛盾排查志愿者”队伍,形成“人人参与调解、人人守护信用”的共治局面。
基层治理,“信”字为基;矛盾调解,“和”字为要。东古城镇以“信用 ”为笔,在乡村大地上勾勒出一幅“诚信润东·和谐古城”的和美画卷。